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精准度,加大政策供给,提升服务效能,创造良好营商环境,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,结合平凉市生态环境系统“能力大提升、作风大转变、工作大落实”活动,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出台了全市生态环境领域稳经济优化营商环境4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,以更有力的举措稳经济、守底线、促发展。
深化环评“放管服”改革
网上办理环评文件的申请、受理、审批、复核等事项,由市财政负担技术评估费用,将审批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1/4,改造类项目,不再报批环评文件,涉及法定保护区域的项目,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,主管部门意见不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。对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等级公路、城市道路、生活垃圾转运站、污水处理厂等项目,试点开展“打捆”审批。对公路、铁路、光伏发电、陆上风力发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保供煤矿项目,在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,环评审批不与污染物总量指标挂钩。
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
建立重大项目清单,确定专人联系,及时准确掌握省、市列重大项目基本信息和环评编制、审批进展情况。协助解决项目环评技术难题,提前介入指导建设单位运用“三线一单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, 优化选址、选线;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即报即受理即评估,对建设内容不涉及主体工程的改建、扩建项目,按改建、扩建的工程内容确定环评分类。
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服务水平
加强第三方咨询单位监督管理,全面落实“一处失信,全国受限”的跨地区失信惩戒机制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;强化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服务,积极争取中央、省级专项资金,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,积极谋划申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(EOD项目)。开展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, 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,提升环境应急能力。
创新环境执法监管机制
按照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”的监管模式,结合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抽查,整合年度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和日常执法监管,开展“非现场”监测、“不接触”执法、“信息化”监管;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,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。积极推行柔性执法,严格落实“两轻一免”“首违不罚”的柔性执法监管要求;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,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强制性信息报告制度,畅通生态环境事项投诉举报渠道,强化社会监督,鼓励环保组织和社会公众监督举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。